《吝啬鬼》演出后演员向观众谢幕
随后,百老汇音乐剧《修女也疯狂》、外百老汇音乐剧《谋杀歌谣》中文版、杨丽萍舞剧《孔雀之冬》、老舍原著改编话剧《二马》、香港话剧团《最后晚餐》《最后作孽》、香港舞蹈团舞剧《倩女幽魂》等涵盖几乎所有戏剧种类的演出轮番上演。其中法国喜剧《吝啬鬼》、意大利歌剧《阿依达》、香港话剧《最后晚餐》、音乐剧《谋杀歌谣》、《修女也疯狂》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剧目备受欢迎。锡剧《卿卿如晤》、粤剧《南越宫词》等地方戏曲更是受到年轻观众追捧。惠民票、学生票开票就被一枪而光,大多数剧目一票难求。
歌剧《阿依达》第二幕“凯旋”谢幕
本届艺术节广州大剧院作为承办团队,启动了青年戏剧培养计划,以剧院为依托,开展了青年戏剧嘉年华活动,运用舞台表演艺术的孵化器,大力培养演艺创意人才,成为本届艺术节“节中节”的新亮点,其中南京大学的话剧《蒋公的面子》,再次引起了全国高校学生的强烈反响。来自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以及暨南大学的学生原创戏剧,也参与了此次艺术节青年戏剧培养计划的展演,向观众展示广州艺术的新生力量。
广州日报8月28日发表文章赞扬广州舞台艺术新生力量
除了日程满满的演出外,本届艺术节更策划了十余场戏剧艺术普及活动,包括与演员们面对面交流的戏剧工作坊、揭开舞台神秘面纱的后台探班、特邀名家主讲的公益文艺讲座,以及常设的文化展览活动等,精彩纷呈,从中西方戏剧对话,到粤港交流,再到本土风情,可谓是应有尽有,百花齐放。
艺术节期间香港话剧团戏剧分享会在广州大剧院举办
本届艺术节除了受到观众的追捧,同时也得到广大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上百家国内外知名媒体,对本届艺术节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其中《南方窗》为艺术节撰写专稿《打造国际戏剧之都的广州机遇》,《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等广州本地媒体更是多次大篇幅的整版报道本次艺术节的盛况。
媒体对广州艺术节的大篇幅报道
随着广州大剧院、广东演艺中心等剧院的建成,连续七年广州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广州已初步形成了演艺剧场圈,很多剧院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座位数量超过一万个,年演出超过一千场。但是演出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还是面临一定的困境。
目前的歌剧市场面临着制作成本高,票房回收难度大,市场接受度不高的尴尬现实。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表示要让广州剧场圈更加活跃,要坚持引进优秀剧目,举办高水平艺术节,丰富各类艺术惠民活动,让演出市场真正为市民百姓亲近艺术、认识艺术、享受艺术的乐园。他认为:“如果中国歌剧在市场化和品牌化的道路上能够探索出一条独特、成功的道路,对于交响乐、芭蕾舞、粤剧和广东音乐等高雅艺术和传统艺术的现代发展都将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功莫大焉。”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作为广州宣传文化工作者,朱小燚对中国歌剧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有这么多专注于艺术创造的艺术家,有广州大剧院这样城市的文化精神高地,有务实进取创新的文化艺术管理部门,实现中国歌剧艺术创作与市场的繁荣就一定能够实现。”
为解决当前演出特别是歌剧制作遇到的困境,今天上午,广州艺术节歌剧制作与普及研讨会在广州大剧院举办,著名指挥家汤沐海、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文化顾问刘雪枫等嘉宾,围绕歌剧文化的孕育与养成,从国际歌剧制作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歌剧制作的市场化和品牌化两方面着手,进行交流与探讨。
研讨会上,指挥家汤沐海以自己的在欧洲工作多年的经验出发,介绍国际歌剧制作的发展趋势,他表示现在德奥的歌剧制作已经从传统转向先锋性、实验性的探索,而我国的歌剧还停留在观众拓展的阶段,因此他认为,处于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应该在国际的歌剧舞台上作为歌剧界的新势力,找到合适的人才,通过科学的制作管理体系,发展出属于中国的一番新天地。
在谈到如何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歌剧时,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文化顾问刘雪枫表示,国际的歌剧制作潮流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作为中国的剧院,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秉持工匠的精神,同时重视市场的需求,制作出观众能看懂并且喜爱的歌剧。
广州鳟鱼歌剧团艺术总监邓韵分享了自己在广州进行普及推广歌剧的经验,她深情的说:“从广州大剧院2005年动土,昨晚《阿依达》的成功上演,我的心情十分的激动,广州大剧院让观众看到了最棒的歌剧。”她表示,歌剧的推广与普及,离不开歌剧文化的孕育与养成,正如她所带领的鳟鱼歌剧团与广州大剧院合作举办的周末歌剧音乐会,就是以较低的门槛,吸引更多希望了解歌剧艺术的观众认识与了解歌剧,“我们要回归歌剧的本真,让观众爱上歌剧。”
对此,中国戏剧协会秘书长崔伟表示十分的认同,他认为每个剧院要根据自身的定位,来选择属于自己的歌剧制作风格。另外如何选择剧目、如何选择版本,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他认为现在的观众并不是对西方歌剧十分了解的观众,因此通过选择经典的剧目、经典的版本,让观众从中更加了解世界文化艺术的精粹,这也是剧院的一个重要命题。
随着威尔第歌剧《阿依达》的落幕,第七届广州艺术节画上圆满句号。相信通过这个夏天广州艺术节的戏剧盛宴,通过对戏剧艺术的普及与推广,广州繁荣的戏剧演出市场热度将继续点燃,通过以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广东演艺中心剧院、友谊剧院、蓓蕾剧院、黄花岗剧院、中山纪念堂等组成的广州演艺剧场圈,为广大市民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演出。
正如《打造国际戏剧之都的广州机遇》一文中提到的,“戏剧培养了广州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为城市构筑了足够的文化自信,当这样的自信与日俱增之时,软硬实力兼备的广州,会是更加耀眼的存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