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今年演唱会市场的火爆早已有迹可循,早在今年7月来自《北京青年报》对华熙集团文体总经理文雯的采访中,她就曾透露:“2023年,五棵松体育馆的演出排期达到了历史最高,单月最高场次已达10场以上,2023年下半年单月预订最高达12场,2024年的排期也已排至8月份。”,并且志得意满地表示:“从整体看,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我们的演出市场还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等待被挖掘,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当时,这一采访就已被球迷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并在论坛中掀起了一波讨论声量。而不到一个月之后,球迷此前的担心成真,五棵松与北京首钢在档期上的无法谈拢被摆在了台面上。
而在勇方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更多的东西,即五棵松在整体谈判中的得寸进尺,反复无常。跨年和元旦的演唱会黄金档期“在谈的过程中”就被五棵松排出去了,导致北京首钢在同样是票房黄金档期的这个时段只能向CBA联盟申请进行客场比赛;“前不久,华熙集团又签下了10月下旬两个演唱会”,在各支球队即将完成新赛季球员注册,新赛季CBA赛程即将出炉,场馆合同必须尽快落笔签字的当口你,华熙和五棵松依然单方面进一步压缩北京首钢的比赛时间,将球队置于频繁更换比赛场地+连续客场的极端不利境地。
许多球迷不禁扼腕慨叹:好好的“篮球圣地”五棵松,好好的北京首钢主场,怎么就换了张面孔呢?十多年的战友情、合作情都去哪里了呢?
然而,事实上,追根溯源,近十二年前双方首次牵手时,前前后后的许多蛛丝马迹,已经证明了那并非一次水到渠成的合作,并非许多球迷所认为“气氛都到这儿了”的纯粹的商业市场行为。
在电视网的一篇采访中我们发现,2012年3月14日,五棵松(万事达中心)官宣,若北京首钢男篮进入总决赛,将移师五棵松,但时任俱乐部副总经理的袁超,给予的回应耐人寻味:“现在北京队面临的事情非常多,我们就等上级单位来定吧。让我们去,我们当然服从。”在此前几天来自北京晚报的报道中也曾提到,是“从本赛季初,我们篮协一直在帮助北京队洽谈五棵松体育馆,只因当时五棵松档期已经排满而未能实现。”由此可见,当年的首次合作中,也是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才能联合五棵松,要求首钢完成主场更换。
如果说十二年前,五棵松作为“我们篮球圣地”,对顶级篮球赛事抱有强烈的渴望;而十二年后,五棵松已经决心转型,改变纯体育属性,让演唱会占据最高的优先级,为此不惜一而再再而三逼迫首钢。“华熙集团调整了大策略,希望把凯迪拉克中心打造成京城演唱会和文娱活动顶级场馆,改变纯体育属性,从今年开始逐渐让看演唱会到华熙深入人心,因此举办演唱会的优先级已经大于体育比赛,只要咖位够,应办尽办。”另外,据小道消息透露,华熙还有意向将五棵松的室外篮球场地改造成夜店,进一步向娱乐化转型。
正如勇方方所说:“这个策略转变不是针对首钢,从商业运营的角度讲真的也无可厚非。”但毫无疑问,五棵松的转型中已决心让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靠边站”了,而俱乐部和球队不得不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寻找、去协调、去努力给球队找到最稳定的主场,给球迷带来最好的观赛体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